采桑子(双调)(采桑子双调古诗大全)

  本文目录

  

  1. 采桑子·双调原文

      翻译

     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

  2. 《采桑子》词牌格律是什么
  3. 词牌名《采桑子〉的格式
  4. 采桑子的词牌格律

  采桑子·双调

   [作者]张先 [朝代]宋代

  水云薄薄天同色,竟日清辉。风影轻飞。花发瑶林春未知。

  剡溪不辨沙头路,粉水平堤。姑射人归。记得歌声与舞时。

  《采桑子·双调》作者张先简介

  张先(990-1078),字子野,乌程(今浙江湖州吴兴)人。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,曾任安陆县的知县,因此人称“张安陆”。天圣八年进士,官至尚书都官郎中。晚年退居湖杭之间。曾与梅尧臣、欧阳修、苏轼等游。善作慢词,与柳永齐名,造语工巧,曾因三处善用“影”字,世称张三影。

  张先的其它作品

  ○千秋岁·数声鶗鴂

  ○天仙子·水调数声持酒听

  ○青门引·春思

  ○一丛花令·伤高怀远几时穷

  ○醉垂鞭·双蝶绣罗裙

  ○张先更多作品

  格律说明如下:

  1、正体,双调,四十四字。前后段各四句,三平韵。以和凝《采桑子·蝤蛴领上诃梨子》为代表。

  2、变体一,双调,四十八字。前后段各四句,两平韵,一叠韵。以李清照《添字采桑子·窗前谁种芭蕉树》为代表。

  3、变体二,双调,五十四字。前段五句,四平韵;后段五句,三平韵。以朱淑贞《采桑子·王孙去后无芳草》为代表。

  格律正体举例

  《采桑子·蝤蛴领上诃梨子》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,中仄平平。中仄平平,中仄平平中仄平。

  蝤蛴领上诃梨子,绣带双垂。椒户闲时,竞学摴蒱赌荔枝。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,中仄平平。中仄平平,中仄平平中仄平。

  丛头鞵子红编细,裙窣金丝。无事颦眉,春思翻教阿母疑。

  1、正体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,中仄平平。中仄平平,中仄平平中仄平。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,中仄平平。中仄平平,中仄平平中仄平。

  2、变体一

  平平平仄平平仄?平仄平平。平仄平平,仄仄平平,平仄仄平平。

  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。仄仄平平,平仄平平,仄仄仄平平。

  3、变体二

  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,平仄平平。仄仄平平仄仄平,平仄仄平平。

  仄平平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,平仄平平。平仄平平仄仄平,仄仄仄平平。

  (说明: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。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,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。词牌符号含义如下:平,表示填平声字;仄,表示填仄声字;中,表示可平可仄。句末加粗为韵脚。)

  扩展资料

  关于“采桑子”的诗词

  1、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

  宋代:辛弃疾

  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
  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
  译文: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,喜欢登高远望。喜欢登高远望,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。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,想说却说不出。想说却说不出,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!

  2、《采桑子·时光只解催人老》

  宋代:晏殊

  时光只解催人老,不信多情,长恨离亭,泪滴春衫酒易醒。

  梧桐昨夜西风急,淡月胧明,好梦频惊,何处高楼雁一声?

  译文: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,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,你看那长亭送别时,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,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。

  昨天夜里,梧桐树的叶子在西风中急促地响着,月色朦胧而惨淡,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,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。

  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采桑子

  标准体【采桑子】词牌格律

  范词欣赏:标准体【采桑子】唐·冯延巳(44字六平韵)

  上阕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,中仄平平。(第一【意群】,双平入韵)

  笙歌放散人归去,独宿江楼。

  中仄平平,中仄平平仄仄平。(第二【意群】,单平入韵)

  月上云收,一半珠帘挂玉钩。

  下阕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,中仄平平。(第三【意群】,双平入韵)

  起来检点经游地,处处新愁。

  中仄平平,中仄平平仄仄平。(第四【意群】,单平入韵)

  凭仗东流,将取离心过橘洲。

  注:

  1.标准体【采桑子】无统一【主韵律】,是【律词句】的双/单平混合入韵,呈现韵律的交错美。

  2.上下阕第三句是【气群】促韵结构,虽然入韵,但逗号结尾;古人有用叠句。

  3.特别注意,上下阕结句应该是“中仄平平仄仄平”的标准句型,单仄入韵。

  4.标准平仄谱的“中”表示“可平可仄”,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。

  比较原词谱:双调,四十四字。前后段各四句,三平韵。例词:冯延巳《采桑子·笙歌放散人归去》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(句)中仄平平(韵)

  笙歌放散人归去,独宿江楼。

  中仄平平(韵)中仄平平中仄平(韵)

  月上云收,一半珠帘挂玉钩。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(句)中仄平平(韵)

  起来检点经由地,处处新愁。

  中仄平平(韵)中仄平平中仄平(韵)

  凭仗东流,将取离心过橘洲。

  【注】此调以此词为正体,若李词、朱词之添字,皆变体也。按冯延巳词前段第一句“马嘶人语春风岸”,“马”字仄声,“人”字平声。第二句“芳草绵绵”,“芳”字平声。第三句“梦过金扉”,“梦”字仄声。结句“花谢窗前夜合枝”,“花”字平声。又“落尽灯花鸡未啼”,“鸡”字平声。后段第一句“起来捡点经游地”,“起”字、“捡”字俱仄声。第二句“处处新愁”,上“处”字仄声。第三句“不语含情”,“不”字仄声。结句“水调何人吹笛声”,“水”字仄声,“吹”字平声。谱内可平可仄据此。若两结句第三四字,例用平平,则不可移易也。双调四十八字,前后段各四句,两平韵、一叠韵

  例词:李清照《采桑子·窗前谁种芭蕉树》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(句)中仄平平(韵)

  窗前谁种芭蕉树?阴满中庭。

  中仄平平(叠)中仄平平(读)中仄仄平平(韵)

  阴满中庭,叶叶心心,舒卷有馀情。

  中平中仄平平仄(句)中仄平平(韵)

  伤心枕上三更雨,点滴凄清。

  中仄平平(叠)中仄平平(读)中仄仄平平(韵)

  点滴凄清,愁损离人,不惯起来听。

  【注】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即叠上句,两结句较冯延巳词各添二字,或名《添字采桑子》。

  双调,五十四字。前段五句,四平韵;后段五句,三平韵。

  例词:朱淑真《采桑子·王孙去后无芳草》

 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仄仄平平(韵)平仄平平(韵)

  王孙去后无芳草,绿遍香阶,尘满妆台。

  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平仄仄平平(韵)

  粉面羞搽泪满腮,教我甚情怀。

  仄平平仄平平仄(句)仄仄平平(韵)平仄平平(韵)

  去时梅蕊全然少,等到花开,花已成梅。

  平仄平平仄仄平(句)仄仄仄平平(韵)

  梅子青青又带黄,兀自未归来。

  【注】此词见《花草粹编》选本,皆集唐宋女郎诗句也。较和凝词,前后段各添五字一结句。

  (说明: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。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,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。词牌符号含义如下:平,表示填平声字;仄,表示填仄声字(上、去或入声);中,表示可平可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