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花(杨花落尽子规啼)

  本文目录

  

  1. 杨花花语是什么啊
  2. 杨花是什么花
  3. 杨花的意思
  4. 杨花是什么季节开的

  古人把柳絮称做杨花(把垂柳称做垂杨,有时杨柳合称,如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”)。这么一叫,本身就有感情色彩。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,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。杨花的确太特别了,别的花只有长在枝头,绿叶相扶,才会格外妖娆,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,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。在古人的笔下,那纤细洁白的杨花经常被情绪化。

  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,遥有此寄》:

  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
  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
  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而无端遭贬,诗人是充满同情与关切的。首句写景,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,叫着“不如归去”的子规,即含有飘零之感、离别之很在内,也就融情入景。

  宋词中也多有关于杨花的描写。晏殊的“春风不解禁杨花,朦胧乱扑行人面”,在纷纷扬扬的杨花中,让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闲愁。“中厅月色正清明,无数杨花过无影”,月色中的杨花给人的是宁静的感觉,这是张先最得意的词句。女词人朱淑真的杨花,则是一种生命的放飞:“楼外垂杨千万缕,欲系青春,春还去,独自风前飘柳絮,随春且看归何处?”苏东坡更是写杨花的高手,杨花在他那里,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,“去年相送,馀杭门外,飞雪似杨花;今年春尽,杨花似雪,犹不见还家”;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,“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,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”!而曾巩却对杨花不屑一顾,“乱条犹未复初黄,倚得东风势更狂。解把飞花蒙月日,不知天地有清霜。”在他眼里,漫天飞舞,蒙蔽日月的杨花,就像个得意便猖狂的势利小人。

  在文人的眼里,杨花到底是不一样的;而在一般人眼里,垂杨是柔丽的,可杨花却有些轻浮,如一个感情不太专一的女性,想来,“水性杨花”一语,任何女性听了都不会高兴。

  杨花本无情无思,只因人有情。我们在解读“杨花”这一意象时,要根据杨花的纤细洁白、轻柔漂浮的特点,结合具体的语境,正确的把握其含义

  杨花不是花朵,指的是柳絮。

  读音:yáng huā。

  引证:唐·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诗: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
  翻译:在柳絮落完,子规啼鸣之时,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,要经过五溪。

  举例:你看,柳絮!杨花!多么轻的杨花呀!

  相关成语

  水性杨花

  读音:shuǐ xìng yáng huā。

  释义:像水那样流动不定,像杨花那样飘舞。比喻女人作风轻浮,爱情不专一。

 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小孙屠》:“你休得假惺惺;杨花水性无凭准”。

  近义词:搔首弄姿、杨花水性。

  反义词:忠贞不渝、冰清玉洁。

  杨花一般指柳絮。

  杨花是柳絮的意思,其象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  1、离愁别绪。例如苏轼《水龙吟》“细看来,不是杨花点点,是离人泪。”(亦断作“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”)。

  2、孤寂飘零。例如曹雪芹《红楼梦》“草木也知愁,韶华竟白头……嫁与东风春不管,凭尔去,忍淹留。”

  3、失意怅然。例如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》“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,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”

  4、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,是曾巩写的咏柳诗“乱条犹未变初黄,倚得东风势便狂。解把飞花蒙日月,不知天地有清霜。”以乱条狂舞、柳絮纷飞的意象讽刺攀附权贵、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。

  带有杨花的诗词:

  1、乌啼隐杨花,君醉留妾家。

  2、朦朦残雨,不是杨花,点点离人泪。

  3、细雨湿流光,芳草年年与恨长。烟锁凤楼无限事,茫茫,鸾镜鸳衾两断肠。魂梦任悠扬,睡起杨花满绣床。薄幸不来门半掩,斜阳,负你残春泪几行。

  4、清风微拂杨柳摇,柳絮杨花随风飘。

  5、糁径杨花铺白毡,点溪荷叶叠青钱。

  杨花,据《辞源》解释为“柳絮”。庾信《春赋》:“新年鸟声千种啭,二月杨花落满飞”。

  一般来说柳絮纷飞的季节是春末夏初。文人墨客一般会把柳絮纷飞的岁月定位于二三月份。